110年資工所推甄心得:中字輩

備審準備建議

Cheryl Chiu
Jul 1, 2021

推甄時常從網路獲取有用的資訊,希望這心得也可幫到以後想推甄的人。
這篇文章會針對以下幾個項目做比較詳細的介紹,大家可以針對有興趣的部分觀看。

  1. 我的成績&個人經歷
  2. 我申請的校系&最後結果
  3. 準備推甄的資料、時間、過程與注意事項
  4. 其他可能會有的疑問

我的成績&個人經歷

成績

  • 國立高雄大學資訊工程學系,系排1X (百分比:25%,總平均:87.65分)

經歷:(這裡列出我有放在簡歷上的)

校外經歷

  • 業界實習 — 2019年經濟部工業局DIGI+ Talent 跨域數位人才加速躍升計畫
  • 專題比賽 — 2019年大專校院智慧創新暨跨域整合創作競賽 第三名
  • 程式能力 — 大學生程式能力檢定(CPE) 4題
  • 研究計畫 — 2020年科技部大專生研究計畫

校內經歷

  • 程式體驗營隊助教
  • 大一必修「程式設計與實習」助教

我申請的校系&最後結果

  • 交大資工所 一階未過
  • 成大資工所 一階未過
  • 中央資工所 一階未過
  • 中正資工所 二階正取
  • 中山資工所 二階備取2X 放棄
  • 中興資工所 一階逕行錄取 放棄

準備推甄的時間、過程與注意事項

推甄需要的資料其實不少,每間學校都有不同資料、格式的要求,如果要認真準備好每一份其實非常花時間,所以建議有意願的碰友們提早開始準備,個人認為最佳開始準備的時間,就是暑假!

Step1. 搜尋簡章

開始準備之前要知道該準備些甚麼,蒐集所有你想推甄學校的簡章,(開始準備時簡章還沒出來可以先用去年的,但還是要密切注意當年度簡章更新的資訊),分別列出各校系需要的報名期限、推甄資料、繳交期限、放榜、二階面試日期等重要資訊。

Step2. 撰寫資料

把所需要的推甄資料列出,並逐一撰寫或準備,現在大多數的學校都使用線上繳交推甄文件,因此紙本的成績單、證書、獎狀等要記得掃描備用。這邊列出幾個常見的推甄資料,以及分別的撰寫或準備建議。

成績單正本、在學證明

  • 了解自己學校相關文件的申請流程,在成績出來之後就提早準備,並多準備一兩份備用(注意申請學校是否要求寄送正本)。有些學校會有特別的要求,例如標注出重點學科成績、要有系排等等,送出繳交之前要多檢查有沒有符合要求喔。

大頭貼

  • 有準備就好XD

自傳

列出「你的成績與經歷」,將你在這個領域的經歷以故事的形式列出,有一些小技巧~

  1. 減少空泛的描述:比較不推薦「我的程式很棒」這種沒有客觀評價標準的敘述。可以多利用客觀經歷搭配你學到的能力或啟發,來讓閱讀的人了解你的好,例如「準備程式競賽讓我對C++的應用更得心應手」,可以表現出你參加過競賽、擅長C++。
  2. 正向積極,把缺點變優點:如果需要寫到挫折要積極地克服,盡量不要悲觀結束或是沒有解決這個挫折。例如不擅長某個學科導致成績不理想,不要寫「不擅長學科,但我參加過多項競賽」,可以寫「在剛接觸時不擅長學科,但隨著接觸更多相關的知識及技術,了解該學科的重要及相關性,也在學習及實作的過程中補齊了當時的不足。因此在未來面對不擅長的工作,我也能有毅力的持續學習並找出其與現有知識的連結」。
  3. 閃光點:有些學校有規定自傳頁數,所以在前面可以概略性的介紹,並把重要的句子用粗體或底色標記起來,需要詳細描述的部分(如專題詳細內容)可以等到後面其他項目再說明。
  4. 簡歷:將一些重點的資訊(如: 排名百分比、校內外經歷等等),以條列式的方式製作成簡歷,放在自傳前面讓人可以一目瞭然的認識你這個人,可以參考履歷的寫法。這個部分大家可以自己斟酌需不需要。

讀書計畫

  • 有很多種形式,可以多搜尋網路上資料,我自己是將未來分成近程、中程、遠程的計畫,將每個階段分別要學習或加強的部分列出(如:近程加強英文能力為閱讀英文論文做準備、遠程完成碩論之餘增進職場能力等等)。

專題報告

  • 內容詳細一點的介紹專題的動機、架構、使用技術、成果。一定要放畢業專題,如果有參加額外的專題競賽可,或有一定規模的課堂專題也可以放入。另外,我認為若是團體專題應提及自己負責的部分及學到的技術。(交大有要求團體專題要附上組員及老師簽名的貢獻度證明)

其他加分資料

CPE、程式競賽(如:TOPC、ICPC、NCPC)、業界實習、國內技術Conference (如:MOPCON、COSCUP、SITCON)等,特殊的成績或經歷可以用多一點篇幅介紹或是附上相關圖片,競賽需要申請證書的話要提早申請,並將相關證明掃描(盡量使用彩色掃描~)

推薦信

  • 通常是需要兩封,想好要請哪位教授幫忙後(可以請平常有交情的教授、專題指導教授或是導師),請提早並有禮貌地詢問教授是否願意幫忙形式通常有(1)提供你的資料給教授撰寫推薦信,或是(2)自己準備好推薦信的草稿給教授做確認及修正。

推薦信的格式脈絡建議~

  1. 開頭: 推薦信會是從教授的角度看你這個學生,所以首先會先寫自己的職稱、跟這個學生(你)的關係,例如「我任職於XX大學OO系副教授,擔任系上必修線性代數的任課老師」
  2. 誇誇學生:努力稱讚學生的各個方面,態度、能力、技術等等。例如:「王小明在課堂中的學習態度良好,在課間休息也能看到他與同學討論課題,足見其對學習的認真積極。在課外時間主動參與競賽,並獲得第X名的殊榮肯定…」
  3. 說明好處,認真推推:最後總結一下學生這麼好,進入你們研究所一定大有可為,所以推薦看到這封信的審查委員可以收下你這樣。例如:「綜合以上所述,王小明學習態度認真積極,程式能力具有競賽水準,因此我極力推薦他能進入貴校XX系研究所繼續攻讀碩士學位。」

各校繳交推薦信的方式各有不同,需要自己去追縱各教授是否在繳交期限前送出。

Step3. 校稿、定稿

寫完基本的推甄資料之後,因為自己寫出來的文字,通常很難看出問題,所以有多餘時間的話,最好請其他人(文筆好的同學、有經驗的學長姐)幫你進行校稿,主要校稿的內容有錯字、贅字、標點符號誤用、斷句、語句通順度、排版等等(請善用word的追蹤修訂功能)。
校稿最好進行兩到三次,過程跟教授的推薦信一樣,需要雙方的溝通,也要留給自己跟對方足夠的時間做修正緩衝,因此這個步驟也是我認為要提早開始準備推甄資料的主要原因。

如果以上的資料都完成了,我們接著需要針對各校的規定做定稿,各校最基本的分項要求是一定要做到的,也要注意繳交的檔案格式、頁數限制等等。額外推薦幾個能增加你推甄資料質感的方式(這部分不一定要做,也不保證有用)。

  1. 製作封面-包含你的名字、現在就讀校系、申請校系的封面,如果有一些色彩或圖案的設計,能讓閱讀者在打開時有與他人不同的第一印象。
  2. 製作目錄、排版、頁碼-目錄及良好的排版能讓閱讀者更方便舒服的閱讀整份文件,即使不能加分也不會因為找不到想看的內容而扣分。(請記得一定要校對,否則標錯頁碼或內容可能就是扣分項了)

Step4. 繳交資料

一定一定要注意各校繳交資料的方式及時間,如果學校有規定要紙本繳交要格外注意祭出時間(通常是郵戳為憑),也要關注各校系官網有沒有推甄應該要額外填寫的資料。

Step5. 放榜&面試

如果你順利通過一階真的超級恭喜你!
準備面試也是另一場戰爭,要注意的事情我們一樣列點說明吧!

  • 服裝-資工領域的好像都是正裝,但其實沒有硬性規定要西裝套裝皮鞋高跟鞋,重點是要乾淨整齊不隨便。
  • 交通&時間-面試時間如果有衝突通常可以申請調整時間,要自己注意各各系辦的調整時間。為了避免一些特殊因素(如:塞車、你前面的都沒來馬上就是你了),請盡量提早出門、提早到達面試地點,還能跟前面出來的人或是學長姊交流面試問題。
  • 報告-因為我面試只有參加中正的(中山的面試不是面對教授),所以這個部分參考就好。
    1) 可以惡補一些最基本的程式題,例如用指標swap兩個變數等等。
    2) 專題的簡略報告: 把幾個重要的專題列點介紹,個人覺得重質不重量,可拿一兩個最重要的專題來介紹就好,PPT可以多準備幾頁(前面放重點整理,後面放細節,報告的時候可以先講較簡略的重點版本,叫)
    因為我的報告被面試的教授說,太概略沒有詳細說明到我使用的技術,但他們問的我都有一一說明,技術跟設計的細節我也都有回答出來,所以成績好像還行(?)
    總之教授會針對你報告的東西問問題,雖然每個教授在意的點都不一樣,但請一定要記熟自己報告跟推甄資料出現過的內容

其他可能會有的疑問

這個部份整理了一些我當初很希望有人告訴我答案的問題,希望能幫助跟我有相同煩惱的學弟妹。

  • 推甄跟考試哪個比較好?
    沒有比較好的方法,只有比較適合你的方法。

    推甄:優勢在於不用經過考試,準備過程可以好好檢視過去四年的自己,也因為比較早放榜,對指導教授有比較多的選擇權;
    考試:優勢是可以扎實的複習你應該要具備的知識,而且人人有機會,只要你肯努力沒什麼不可能。
    如果你在校成績不錯,沒有非頂大不念,我會建議你考慮推甄。如果你在校成績很差,但想要不錯的研究所,我會建議你準備考試。
    如果你還是沒把握,不知道要怎麼選,可以問問你的教授、學長姐,肯定都比我說的有說服力 😏
  • 我這個百分比推得上嗎?
    去問問你們系上歷年差不多百分比的學長姐推到哪間學校,通常不會誤差太多。
    作為參考值,高雄大學在我跟我前兩屆要上台清交成需要5%以內,中央大約要在10%以內,中正中山等等大約30%都還有機會。
  • 可以邊準備考試邊準備推甄嗎?
    可以。
    但是選擇推甄校系時,請選擇你100%滿意的校系,因為當你推甄就上榜時,有很高的機率會放棄考試,希望最後的選擇是你滿意的,而不只是將就。如果推甄沒上,要破釜沉舟的去準備考試,如果抱持著可以再一年也沒關係的想法,很容易就鬆懈然後真的再一年 😢
  • 在校成績跟校外經歷哪個重要?
    可以的話當然是我全都要,但優先順序一定是顧好在校成績,行有餘力再去參加其他比賽或活動。沒有基本的在校成績,很可能在一階就被刷掉了(各校的實作組例外)。

最後,謝謝你看到這裡,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。
有甚麼問題也可以聯繫我。

--

--